【Italy♦義大利】Rome 羅馬 - 共和廣場, 骨駭寺, 西班牙廣場, 聖天使堡, 四河噴泉, 那沃納廣場, Giolitti Gelato, 萬神殿, Da Baffetto, 銀塔廣場, 威尼斯廣場, 競技場夜拍

Rome day3 (30)

休息了一晚, 老爸的時差和轉機辛勞稍有改善, 吃完芝華旅館中西合璧的早餐後, 踏上我們在羅馬第三天, 也是最後一天的旅程。扣掉昨晚晚餐和許願池, 今日基本上是老爸唯一待在羅馬的一天, 不意外的, 行程被我排得滿滿, 重頭戲是聖天使堡和萬神殿, 其他都是比較好掌握時間的眾多名廣場。盡量讓老爸能看的多一點囉! 尤其是早些年跟團沒機會參觀到的景點。

今晚要搭上羅馬往 Bari 的夜車, 睡臥舖, 所以今天的時間更是要掌握精準, 免得沒搭上夜車還得露宿街頭呀! 離開旅館前催促老爸老弟打包好行李, 寄在旅館, 才安心上路。

既然拿著不限次數搭乘地鐵的 Roma Pass, 我們就不客氣的就算只有一站距離也要搭乘參觀名廣場和噴泉。

第一站來到紅線(A線) Repubblica - Teatro dell'Opera 站的 Piazza di Repubblica 共和廣場, 被兩片弧形的建築物圍成半圓形, 所以也稱之為半圓廣場 Piazza Esedra。半圓的這一邊有5星級酒店 Boscolo Exedra Hotel, 銀行… 另外半面則有出自米開蘭基羅之手的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照理說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  很值得參觀, 不過這幾天看的教堂實在太多, 再加上最後一天在羅馬時間緊迫, 只好忍痛的跳過這個教堂… 好奇的老爸還在教堂前徘徊了一陣… 畢竟這是他踏上歐洲之旅的第一天。

除了特色的半圓形, 共和廣場上無非屬於中心的仙女噴泉 Fountain of the Naiads 最為醒目。Naiads 是希臘神話中代表噴泉, 瀑布, 井水, 溫泉… 各種水源的女神。顧名思義這是一座代表水源的女神噴泉, 噴泉邊上四個婀娜多姿的裸體女神, 各自伴隨著有水源寓意的動物, 天鵝象徵湖泊, 海馬代表海洋, 水龍意謂地下水, 河怪則是川流, 中間是保佑水手和漁夫的海神 Glaucus 正與海豚嬉戲。 

這是一座二十世紀初才落成的噴泉, 由來自西西里的雕刻家 Mario Rutelli 完成, 發表於 1901年。雖然這幾位女神在現代人的眼裡, 是婀娜, 是嬌媚, 甚至是性感的, 但在那保守的年代公然的以裸體女性作為廣場上的噴泉裝飾品, 可想像造成了多大的輿論, 甚至一度差點遭到撤換。傳說其中兩個女神的雛形是當年羅馬最美麗妖艷的妓女姐妹花, 不禁令人聯想到 Rutelli 是不是很懂得享樂呀?!?! 最初沒有中央的海神, 後來在 Rutelli 才又補上。 Rome day3 (1)

意謂地下水的水龍和嫵媚的女神。

代表海洋的海馬。Rome day3 (3)

代表湖泊的天鵝。

匆匆的欣賞完女神們, 接著上路, 今天的行程實在有點像旅行團在趕鴨 >.<

來到相隔在一站之遙的 Barberini Plaza 巴貝里尼廣場, 位於 Barberini- Fontana di Trevi 地鐵站。前一晚才從這裡吃完飯離開, 欣賞過夜間的許願池和廣場中的 Fontana del Tritone 特里同噴泉, 如今白天又有另一番風味。順便看看前一晚漏掉的 Fontana delle Api 蜜蜂噴泉, 蜜蜂是 Barberini 家族的勳章, 跟特里同噴泉同樣的由貝尼尼創作。

跟羅馬其他名噴泉相較之下, 蜂蜜噴泉相對迷你, 卻是小而巧, 小而可愛, 外型像個超大型的貝殼, 上頭還有幾隻大蜜蜂在歇息。老實說, 第一次聽到蜜蜂噴泉的時候還夢幻的想像是會噴出蜂蜜甜甜蜂蜜的噴泉… 是我想太多了吧!

正巧有可愛的老奶奶坐在蜜蜂噴泉邊拍照, 配上溫暖的陽光甚是可愛… 要是我老了也可以像她這樣拍拍走的旅行, 那該有多好!

當然, 再訪 Barberini Plaza 巴貝里尼廣場不是單純為了蜂蜜噴泉, 真正的目的是驚悚的 Santa Maria delle Concezione 骨駭寺。這裡擺放了4000多位修道士的骨骸和乾屍, 做成各種裝飾, 圖形… 也許因為華人文化對於這樣的東西忌諱較多, 大部分的旅遊書似乎都沒有介紹這個景點。

Santa Maria delle Concezione dei Cappuccini 嘉布遣會聖母無玷始胎教堂, 或稱骨駭寺, 是1626年由出自於 Barberini 家族的教宗 Urban VIII 所修建, 而充滿了骨骸的墓穴則是教宗的弟弟 Antonio Marcello Barberini 下令將上千位嘉布遣修士遺骨從墓地中挖出拼奏裝飾而成。

Antonio Marcello Barberini 原本是嘉布遣會的神父, 其兄 Maffeo Barberini 升格為教宗之後, Antonio 也晉升為主教。嘉布遣會 (Capuchins) 是天主教其中一派別 - 方濟各會 Ordine francescano 的分支, 主張關切窮人屬靈和生活。因此, 骨駭寺除了葬有修道士之外, 也有一些羅馬窮人的屍骨。

骨駭寺位於蜜蜂噴泉再往上走幾步的小坡上右手邊, 外表樸素, 爬上樓梯時還半信半疑這是一座小教堂。

有點膽量才會跑去近距離一探骨駭的究竟吧! 碰巧我, 老弟和老爸膽子都挺大, 所以決定來這裡看看。順著樓梯爬到第一個階層會看到 "Coemeterium" 的標示, 順著走進去就對了! 墓穴開放時間為早上9點到中午12點, 下午3點到6點, 週四公休。

墓穴的入口處清楚的寫的要遊客自律的不准照相, 而且還要把相機和手機收起來… 可能有不少遊客還是會偷拍吧! 而且還補上一行 "謝謝捐款!" 所以彷彿不奉獻一下還不好意思參觀呢!Rome day3 (8)

墓穴的內部非常陰涼, 沒有什麼異味, 頂多有一點點泥土的氣味, 總共分為6個隔間, 分別是:

  1. Crypt of the resurrection 復活墓穴
  2. Mass chapel 大禮拜堂
  3. Crypt of the Skulls 頭骨墓穴
  4. Crypt of the pelvises 骨盆墓穴
  5. Crypt of the leg bones and thigh bones 腿骨墓穴
  6. Crypt of the three skeletons 三具骨架墓穴

以身體不同部位的骨頭命名, 一看就知道哪個穴是用什麼骨為主題裝飾 ( … 也就是說他們都被分屍了耶!)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骨駭寺的網站, 其中有提到這些骨駭有著 "Death closes the gates of time, and opens those of eternity." 的涵意。(死亡關上時間的大門, 也開啟了永恆)

很乖巧的入內一張照片都沒拍, 臨走前買了3張明信片作紀念, 總要留點影像代表到此一遊。明信片由左到右分別是三具骨架墓穴, 走廊上天花板的裝飾, 和頭骨墓穴。

出了墓穴, 爬上多一個階層的禮拜堂, 內裝相當精緻, 參觀時正好有光束斜打入, 彷彿幫此地更增添了神聖之感。

道別眾多骨頭先生, 前往下一站 Spagna 地鐵站, 同樣只有一站距離, 參觀 Piazza di Spagna 西班牙廣場。西班牙大使館17世紀時設立於此, 因此聚集了許多西班牙人, 廣場也由此得名。廣場上的寬廣的階梯, 後方的教堂, 方尖碑和破船噴泉, 無一不是西班牙廣場著名的特色。當然, 西班牙廣場之所以會成為名揚國際的羅馬知名景點, 奧黛麗赫本演的 "羅馬假期" 功勞不小, 長輩來到此都有置於電影之中的錯覺。

從西班牙廣場連接山頂上教堂的階梯共有137 階, 1726年由義大利建築師 Francesco de Sanctis 和 Alessandro Specchi 設計。也許是遊客過多, 雖然能坐在階梯上歇息, 但禁止飲食。 

羅馬到處都是噴泉, 多氣勢磅礡, 突然出現落魄的破船實在很特別。原來是水壓不足, 噴不出多大的水柱, 因此本來的噴泉又小又不起眼。17世紀大名鼎鼎 Gian Lorenzo Bernini 貝尼尼的父親 Pietro Bernini 設計了 Fontana della Barcaccia 破船噴泉, 並取代了原本的小噴泉, 把低壓水柱發揮的淋漓盡致。

來自各國的觀光客充斥在廣場上。

緩緩的爬上階梯, 跟所有觀光客一樣, 找了個好位子往階梯上一坐, 享受起週圍的浪漫優哉氣氛, 眺望破船比地平面稍低, 就像是要下沉一般。

繼續往階梯的頂端爬上去, 是 Trinità dei Monti 聖三一教堂, 文藝復興晚期的風格, 擁有兩個鐘塔, 16世紀初由法國王國路易十二所興建, 1585年獻給教宗 Sixtus V。作為西班牙廣場和階梯的最頂端, 一同成為羅馬最出名的景致之一。 

教堂前方的方尖碑 Obelisco Sallustiano 是 1789年教宗 Pius VI 下令將其從羅馬帝國的 Sallust 花園移到此處的, 是眾多羅馬帝國時期的仿埃及方尖碑仿製品之一。

馬不停蹄的, 沉靜在西班牙廣場的悠哉的氣氛之後, 緊接著往聖天使堡出發, 雖然前兩天從梵蒂岡出來時已經過此, 但考慮到老爸多年前跟團並沒有來到此處, 因此留到這天才一起參觀囉!

離聖天使堡最近的地鐵站是 Lepanto站, 不過有一段距離, 大約要走個15分鐘才會到天使堡的入口。這是我們第二個使用 Roma Pass 的景點, 所以票根上顯示 0 歐元。開放時間是早上9點到下午7點半(6點半最後入場), 週一, 12/25, 1/1 公休。 Rome day3 (17)

聖天使堡 Castel Sant’Angelo, 位於台伯河畔, 離聖彼得大教堂只有幾步之遙。由於絕佳的地理位置和堅固的外牆, 聖天使堡在歷史上多次的改變用途, 從陵墓, 堡壘, 監獄, 到博物館都有。

最初為哈德連陵墓, 西元134年羅馬皇帝哈德連 Hadrian 為自己和家族所蓋的大陵墓。西元403年羅馬皇帝 Honorious 為加強保衛功能, 將 Aurelian 城牆與其連接。

西元590年黑死病猖獗之際, 民眾見到天使長米迦勒 Archangel Michael 出現在堡壘頂端, 把寶劍收進劍鞘, 象徵黑死病的結束, 傳染病也跟著銷聲匿跡, 從此改名為 "聖天使堡", 一直沿用至今。

1277年, 教宗 Nicholas III 修建了從梵蒂岡到聖天使堡的800公尺密道 Passetto di Borgo。1527年羅馬浩劫, 教宗Clement VII 從此密道撤到城堡裡避難, 躲過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Charles V 的法裔將領 - Charles III (Charles de Bourbon) 的軍隊。

此後還當過軍營和監獄, 最後在1901年改為博物館, 也就是現在開放給民眾參觀的 Museo Nazionale di Castel Sant'Angelo。

從最底層的入口進去, 沿著螺旋都往上走, 跟所有的古代陵墓一樣, 內部陰陰涼涼的, 底層沒有裝飾, 就像在地窖裡行走。

身為博物館裡都有些展品, 聖天使堡主要展出相關的歷史文物, 一些兵器, 一些藝術品… 老實說, 幾天內看了那麼多世界級的博物館, 這裡的展品相對沒什麼看頭, 尤其前兩天才在梵諦岡博物館裡走到腳殘, 再說聖天使堡的展品也不能照相。 

沒花太多時間就能把室內的展品逛完囉! 走到城堡的外平台, 這裡有趣多了! 城堡到處都看得到古兵器, 這是中庭裡發射彈砲的機器… 應該是吧?!?! 彈砲都被展示用的白色的圓石頭取代。

雖然展品不太特別, 但絕對值得來趟聖天使堡, 從頂上遠眺的景色真是美不勝收。南臨台伯河和聖天使橋, 西望梵蒂岡和聖彼得大教堂。 

綠綠的台伯河真是美極了! 聖天使橋以西的則是 Vittorio Emanuele II 橋。

下看城堡的城牆, 好有童話故事畫面的感覺呀! (是公主系列看太多了吧?!?!? @.@)Rome day3 (22)

舒適的天台上有咖啡廳, 走廊間上頭長滿了藤蔓遮陽, 使旅人們能更輕鬆的享受悠哉的氣氛。Rome day3 (23)

爬到城堡的最上層, 只比頂端的天使長米迦勒 Archangel Michael 稍矮一點點, 這遠眺梵諦岡的視野最好, 遠處圓頂的建築是便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 聖彼得大教堂了!

聖天使堡的最高處, 天使長米迦勒 Archangel Michael 揮舞著長劍, 準備收件箭靶中… 就是這個動作象徵著黑死病的終結。正巧有隻海鷗經過, 這樣像不像天使長是要拔劍獵鳥?Rome day3 (25)

天使長都這樣拔劍了! 這隻海鷗還是照樣悠哉的坐在天使的翅膀上小憩。Rome day3 (26)

城堡的入口直通聖天使橋, 上面共有10隻拿著不同聖物的天使雕像, 詳情可以參考羅馬第一天有關聖天使橋的遊記部分, 前兩天從梵諦岡走回羅馬的時候就已經仔細欣賞過橋上的天使了!Rome day3 (27)

更多成牆邊的古兵器和排列整齊的圓石子。Rome day3 (28)

參觀完聖天使堡, 緩緩的走過聖天使橋, 跨越台伯河, 再次回到河畔的東岸。Rome day3 (29)

是陵墓? 是堡壘? 是監獄? 是博物館? 還是城堡? 不管是什麼, 配上前頭的聖天使橋, 實在怎麼看怎麼美, 就算它的角色模糊不清。過了橋忍不住走下橋拍了幾張, 有著藍天綠水襯托似乎更生動些。Rome day3 (30)

瘋狂的行程才要開始, 前幾個景點交通都靠地鐵, 再來要去的地方都沒有地鐵經過, 要怎麼搭公車也不是很清楚, 於是萬事靠雙腿吧!

那沃納廣場 Piazza Navona 的前身是西元一世紀建造的 Stadium of Domitian 圖密善競技場, 15世紀才改成市集。

教宗 Innocent X 來自 Pamphilj 家族, 他將家族宮殿 Pamphilj 宮蓋在緊鄰那沃納廣場的西南方, 又請了多名巴洛克的巨匠, 將17世紀的那沃納廣場裝飾為充斥巴洛克風格的藝術品, 基本上奠定了那沃納廣場現在的樣子, 一共有三個噴泉, 北中南各一個。自1920年, 潘菲利宮 Palazzo Pamphilj 已改為巴西大使館。

廣場邊的名建築還有西側是聖阿妮絲教堂 Sant’Agnese in Agone, 出自於義大利建築師 Rainaldi 父子之設計。Rome day3 (37)

位於那沃納廣場正中央的四河噴泉 Fontana dei Quattro Fuimi 是由底部的四個河神雕像, 頂著一座埃及方尖碑, 和最上面以 Pamphilj 的家徽 - 叼著橄欖樹隻的白鴿組成的高聳藝術品。Rome day3 (31)

最有看點的是底座的四個河神, 1651年貝尼尼受教宗 Innocent X 的委託所創作。四個河神分別代表非洲的尼羅河 Nile, 亞洲的恆河 Ganges, 歐洲的多瑙河 Danube, 和美洲的拉普拉塔河 Río de la Plata, 各個表情生動, 肢體語言豐富。Rome day3 (32)

其中最常看到的是手握長槳的恆河神, 意謂著恆河的適航性, 其肌肉線條和捲曲髮絲都非常的生動有力, 不愧是不朽的名作。Rome day3 (33)

摩爾人噴泉 Fontana del Moro 位於廣場的南邊, Palazzo Pamphilj 的前方, 是1575年 Giacomo della Porta 的作品。比起中間四河噴泉的氣勢磅礡, 北邊海神噴泉的孔武有力, 這座摩爾人噴泉相較之下可愛又充滿喜感, 也許是因為旁邊的四個海信使 Tritone 正在鳴笛, 動作比較放鬆。

跟羅馬多數白色大理石雕像和噴泉不同, 這座噴泉的底座是帶點粉紅色的大理石。 Rome day3 (34)

週圍四隻 Tritone 鼓著嘴巴, 鳴著雙管笛, 腿部是長著鱗片的分岔魚尾。Rome day3 (36)

中央跟海豚纏鬥的摩爾人則是後來才加上的, 1653年由貝尼尼所創作。(摩爾人, Moro, Moors 指的是西班牙, 葡萄牙, 非洲西北部的阿拉伯人或慕斯林)Rome day3 (35)

北邊的海神噴泉 Fontana del Nettuno 的底座跟南邊的摩爾人噴泉一樣, 同樣是 Giacomo Della Porta 設計帶點粉紅的大理石。從16世紀擺在此處之後的300年, 都是沒有任何雕像在內的單調水池。直到19世紀, 為了要平衡那沃納廣場的整體感, 才加入了現在所看到的雕像, 分別是代表水源的女神 Nereids, 丘比特與海象, 和中央與章魚戰鬥的海王 Neptune。Rome day3 (40) Rome day3 (41)

廣場上氣氛活潑, 許多街頭藝人在表演。這位一動也不動的老兄, 彷彿已經跟緊靠的因灰色立柱融為一體。Rome day3 (38)

更多藝人利用了廣場上的空間, 邊展覽, 邊作畫, 邊賣畫, 根本就是個露天的美術走廊。Rome day3 (39)

就算我們的雙腿是鐵打的, 早上吃完旅館的早餐到現在已經過了半個下午, 也該稍微休息一下了吧! 於是在前往下一站萬神殿之前, 稍稍繞了點遠路, 到上百年歷史的冰淇淋店嚐嚐義大利冰淇淋的羅馬名店。

已經豎立百年的老店怎麼錯過呢? Giolitti Gelato 可是從1900年就開賣了呢! 聽到有好料可吃, 老爸眼睛一亮迫不及待的往老店的方向走去。還沒看到招牌, 就見到許多旅人握著手上的巨大冰淇淋雀躍的舔著, 再靠近一點更是看見許多人群聚集在店前。Rome day3 (42)

店內的旅客食客擠的水洩不通, 幾十種的冰淇淋口味令人眼花繚亂, 不過別見到臨朗滿目的冰淇淋就先被迷惑囉! 記得先到門口的收銀檯結帳, 拿小票再到五顏六色的冰淇淋區選取口味, 領取屬於自己配的 gelato。

我和老弟很節制的想說買兩種口味的就很奢華了! 沒想到老爸比我們都嗨, 說難得出遊又來到這樣的老店, 當然是要吃得過癮, 一人一支三種口味的!!! 於是我們很乖巧的都點了三種 (三種口味 €3.5/支)。到底點了什麼口味已經記不清楚, 不過每種味道都非常的美味且真材實料, 怪不得熱賣一世紀。建議怕甜者可選擇較清爽偏酸的莓果類口味, 可以接受的話, 偏濃郁的口味都非常的濃純香, 值得一試。Rome day3 (43)

雖然 Gioglitti 的店內外都有桌位, 不過並不是給我們點的手握 gelato 食客坐的喔! 屁股坐下去可是要付桌費的。

Gioglitti Gelato
Add: Via Uffici del Vicario 40
Tel:  (06) 699 1243
Website: www.giolitti.it


檢視較大的地圖

拿著 gelato 邊走邊吃, 碰巧遇到附近正好有聚集活動, 聽不動內容是什麼, 只知道他們也挺會製造噪音的嘛! 拿著麥克風大吼大叫的, 不曉得是不是跟競選相關, 果然有人說義大利文化和台灣文化有許多相仿之處, 實在也不假。

伴著吵鬧的麥克風喧嘩聲, 坐在人群聚集附近的石階, 想要慢慢卻一直在跟 gelato 溶化速度賽跑的吃完了美味冰淇淋。充電過後再出發, 來去萬神殿吧!

萬神殿 Pantheon 落腳於此最初要追朔到西元前27年, 羅馬共和時期末年所建供奉古羅馬眾神的神殿, 是現存古羅馬建築中, 保存最完整的一個。

羅馬共和時期(西元前509~前27年), 主要是由貴族與平民所組成的元老院所管理, 直到西元前44年凱薩 Gaius Julius Caesar 一一擊敗政敵, 將軍政大權懶於一身, 並成為終身獨裁官, 算是結束了人民共治的局面。此舉為他帶來的殺身之禍, 同年便被元老會上的政敵暗殺。

凱薩死後羅馬陷入內戰, 最後在西元前31年, 凱薩的養子屋大維 Gaius Octavius Thurinus 在 "亞克興海戰 Battle of Actium" 大敗凱薩的軍事大將安東尼 Marcus Antonius, 並在西元前27年被封為 "奧古斯都 Ga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 將共和國改為元首制, 古羅馬正式進入帝國時代。

為了慶祝亞克興海戰的勝利, 屋大維的大臣, 也是女婿的阿格里帕 Marcus Vipsanius Agrippa 於是蓋著這座萬神殿。

不幸在落成後100多年最原始的萬神殿便毀於祝融, 現在看到總共16根大柱加上三角頂的門廳和圓柱體與大穹頂主體, 則是西元126年羅馬皇帝哈德連 Hadrian 重新建造的。

雖是哈德連所蓋, 柱廊上還刻上了 "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 的字樣, 意為 "馬克·阿格里帕, 呂奇烏斯之子, 於第三個執政官任期建造" 作為紀念。

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

"Marcus Agrippa Lucii filius con sul tertium fecit," meaning "Marcus Agrippa, son of Lucius, made this building when consul for the third time."

- 原文摘自 Wikipidia/Pantheon_Rome

萬神殿的前庭是個小小的廣場, 中間是古羅馬神話雕像為底座的方尖碑, 最上頭以十字架做為裝飾的一座噴水池, 萬神殿噴泉 Fontana del Pantheon。從這個廣場能看到完整的三角頂門廳和後面的圓頂。

走近看見入口處的青銅大門, 現在空空如也的門廊天花板原本也鑲嵌著青銅雕花裝飾, 跟大門互相呼應。後來16世紀重建聖彼得大教堂之時, 教宗 Urban VIII 下令將門廊天花和穹頂的裝飾雕花摘下做為聖彼得大教堂中央祭壇的材料。

站在門廊的底下, 更顯得萬神殿的巨大, 支撐的16根石柱各個高12.5公尺, 柱式是源於古希臘的科林斯柱式 Corinthian Order, 柱頭以毛莨葉 Acanthus 裝飾。 

萬神殿的開放時間為週一到週六 9:00~19:30, 週日 9:00~13:00, 免費入場。強烈建議租借導遊機 audio guide 來講解, 非常多細節值得吸取, 故事也相當生動, 租借導遊機的櫃檯在進入萬神殿後往右走的位置。

入內後在巨型的穹頂下, 更能感受到萬神殿的莊嚴, 雖然西元609, 此殿以獻給教宗 Boniface IV, 變身天主教堂, 但感受起來卻更像座至高無上神殿。

神殿的圓周上總共有7個壁龕, 現在分別是祭壇或是偉人的陵墓。

最有名的, 想必是直徑有43.4公尺的大穹頂了! 在沒有鋼筋水泥的年代, 羅馬人利用火山岩混凝土, 以下厚上薄的方式建成, 算是建築史上的奇蹟。

穹頂的頂端是一個直徑有9.1公尺的開放式大洞, 用於採光。

這個光源大口有幾個有趣的傳說, 遽聞萬神殿變身教堂之後, 民眾看到了數個黑影從此洞衝出, 意謂著魔鬼的離開。因為原本供奉的古羅馬眾神, 在教廷的眼中是不折不扣的異教。

又傳聞這如此龐大的露天大洞不會有雨水進入… 哪會有這麼神奇的事情?!?! 後來證實, 如果下的是毛毛雨, 萬神殿裡的熱氣的確有可能把些微的水氣蒸乾, 才會有不下雨的誤傳。事實上要是外下著滂沱大雨, 室內也不能倖免, 仔細看光頂正對著的地板上, 有數個排水孔, 就是用來預防雨水灌入的。

正對入口的壁龕是主聖壇, 前方有許多長凳, 是提供給信徒禱告用的吧! 雖然看起來好像更適合給遊客休息。

變成教堂之後, 萬神殿的真正名稱是 "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 Chiesa Santa Maria dei Martiri", 雖說萬神殿這個稱呼似乎更出名。不過也因為早在七世紀初就改完教堂, 才免去了中世紀時對異教徒迫害時的破壞之災, 得以保存至今。

聖壇上壁龕上是幅七世紀拜占庭時期聖母抱聖子圖的複製品, 原作收藏在梵蒂岡。Rome day3 (52)

現場也放了一幅複製品的圖像, 此時還沒有透式的觀念, 人物都是以2D的形式呈現, 頭上的光環也是用圖像來表示。Rome day3 (51)

義大利許多偉人都長眠於此, 其中的兩個壁龕, 分別是義大利第一任國王 Vittorio Emanuele II 和他的兒子, 也就是第二任國王 Umberto I 的陵墓。Rome day3 (53)

除了義大利國父, 還有英年早逝的文藝復興藝術巨匠拉斐爾 Raphael, 和他的未婚妻, 也是主教的姪女 Maria Bibbiena 也合葬於此。Rome day3 (55)

石棺上方名為 "岩石聖母 Madonna del Sasso" 的雕像, 因聖母的一支腳踩在岩石上而得名, 是拉斐爾委託 Lorenzetto 執刀的, 完成於1524年。Rome day3 (54)

萬神殿的導遊機內容沒有博物館來的多, 講的倒也十分仔細, 要聽完也得花上一陣子… 老爸甚至一度聽到坐在長凳上打盹。不管怎麼說, 最後總算是聽完了萬神點的介紹。

雖然稍早吃了 Giolitti Gelato 維持了一下體內的血糖, 沒吃午餐的我們, 肚子漸漸的開始發出聲響, 於是還了導遊機便踏上晚餐之路。

由於前天俗又大片的 pizza 實在太好吃, 太銷魂了! 加上老爸昨天才加入我們的旅程, 並沒有嚐到如此美味的 pizza, 因此沒什麼好說, 最後一天在羅馬, 決定再訪 Pizzeria Da Baffetto!!!

有了前兩天的迷路和排隊經驗,想說可以在開始營業之時就到現場, 應該可以省去不少排隊的時間, 這回不再鬼打牆, 順利的走到 Da Baffetto。查到的資料是六點開賣, 不過到了現場才發現是六點半才開始喔! 好在附近也有些小店可以逛逛。

六點半一到, 我們準時到門口, 順利入坐。不得不說, Baffetto 的生意真是搶搶滾, 開門不到15分鐘, 就滿座開始出現排隊人潮。幸好今天我們學聰明了! 坐到了第一輪的位置。

小店真的不大, 幾乎都併桌, 外面也有桌位。五月底羅馬氣候宜人, 這次我們選擇在室外的位置。羅馬到處都是老房子, Baffetto 也不例外, 我們靠著的外牆脫漆斑駁, 跟台灣鄉下的老房子有的拼。

第一次到這用餐時, 餓到快昏過去還要在外面排隊, 頭昏眼花的也沒多照餐廳的內部, 這次用點餐完等待的時間, 便到處走走拍拍。

Pizza 師父們正在擀著麵皮, 有趣的是並不是像我們想像中 pizza 一定要在空中邊旋轉, 邊飛舞, 邊撐大… 他們用最原始的方法: 擀麵棍把麵糰擀開。

義大利 pizza 皮薄料多, 一人吃一張絕對沒問題, 至少 Baffetto 的 size M 是這樣, 只怕吃完還意猶未盡。我們三人點了三個 pizza, 外加一份前菜沙拉。

Burina Salad (€10), 生菜, 番茄, 橄欖, mozzeralla cheese, 和豆子, 還有附上麵包。三人分吃一盤, 真是開胃呀! 沒有亮麗的擺盤, 但食物新鮮就是美味。Rome day3 (59)

Pizza Baffetto (M, €10): tomato, mozzarella, mushrooms, egg, sausage, green pepper, onion, artichokes
初訪的時候就已經點過這個口味, 但因為實在太令人回味, 忍不住又點了一次。這回老爸吃了也讚不絕口。

Pizza Salami (M, €8): tomato, mozzarella, hot salami
只有薩拉米腸為主角的 pizza 看似單調, 倒也十分美味。

Pizza 4 cheeses, Breceola, Rucola (M, €10)
4 Cheeses 是我最愛的 pizza 口味之一, Breceola & Rucola, 生牛肉與芝麻菜也是我最愛的義大利前菜之一, 有把兩種合併再一起的口味, 哪有不點的道理? Pizza和四種起士烤好之後才放上原本應該是前菜的食材, 美味的芝麻菜免於被烤乾之災。每口都有兩種我的愛, 味道完美融合, 沒有絲毫突兀的感覺。

吃飽喝足, 排隊人潮依舊, 真開心我們這次夠早到, 省去排隊的等待。

加上3瓶啤酒(€4/瓶), 這餐總共 €50 就滿足的餵飽3人, 沒有桌費, 無敵的俗又划算, 強烈建議所有背包客都要到 Pizzeria da Baffetto 嚐嚐如此的美味好料。

更多 Baffetto 的細節介紹, 請參考前兩天在羅馬, 初訪 da Baffetto 的部分, 菜單的翻拍也貼在那一篇喔!

Pizzeria da Baffetto
Address: 114, Via del governo vecchio,  00186 - Rome
Phone: +39 06.6861617
營業時間: 6:30pm ~ 隔日1:00am

接近八點的時候走出餐廳, 這個時間點大部份可參觀的教堂, 博物館都已經打烊囉! 剩下在羅馬的時間留給我們悠閒的逛逛, 運氣好的話就夜拍景點吧! 只要控制好時間, 回旅館拿寄放的行李, 再到車站趕 23:58 到 Bari 的夜車。

從聖天使堡出來吃後, 到那沃納廣場, Giolitti 吃 gelato, 遊覽萬神殿, 到 Baffetto, 通通都是靠雙腿移動。接下來打算到威尼斯廣場照照白色的巨大建築物 - 維克多艾曼紐二世的紀念堂, 其實沿著 Vittorio Emanuele II 大街有很多公車四通八達, 一定會到位於威尼斯廣場前面的 Vittorio Emanuele II 紀念堂, 不過反正時間還多, 就悠閒的繼續用走的吧! 一邊消化胃內的 pizza, 一面欣賞沿路風光。

Vittorio Emanuele II 大街逛到一半, 讓我們停下腳步的是路旁這塊充滿了石柱廢墟的銀塔廣場。前一天才和老弟在競技場旁的超大片古遺跡 Palatino Hill 和 Foro Romano 羅馬議事廣場逛到頭殼都快燒壞了, 這回經過殘破的古蹟, 還是忍不住來了解一下這裡的歷史故事。再說, 老爸並沒跟到昨日的廢墟之行, 比我們都還要興奮得想欣賞一番。

銀塔廣場 Largo di Torre Argentina 之名來自15世紀末一座宮殿裡的一座銀塔, 此塔在19世紀被摧毀, 也難怪銀塔廣場不見銀塔。 

20世紀初, 當義大利政府想要重新規劃銀塔廣場之時, 意外的發現更多古羅馬建築殘跡, 考古後證實是羅馬共和時期興建的4個神殿, 和西臨龐貝劇院 Pompey's Theater 的門廊 (剩下的龐貝劇院都在道路和後來興建的房屋之下)。Rome day3 (67)

四個劇院由北到南分別可能祭祀的分別是代表噴泉, 湧泉, 井水的水源女神 Giuturna, 當日好運女神 Fortuna buiusee diei, 生育和豐收女神 Feronia, 和 水手航運守護神 Lari Permanrini。其中當日好運女神 Fortuna buiusee diei 圓形神殿後方的龐貝劇院門廊, 據說就是凱薩在西元前44年3月15日被刺殺的地方。

也許這些半殘的神廟不算好看, 但銀塔廣場還有一個看點, 就是這裡有好多可愛的貓貓喔! 之前就有聽說羅馬到處都是貓, 這個廣場充分的證明這點。原來本為 Lari Permanrini 神廟的所在處, 現在有貓咪收容所, 因此眾多的貓咪都喜歡在這片空地悠哉的歇著。Rome day3 (69)

飛簷走壁灰色條紋虎斑貓。Rome day3 (68)

銀塔廣場邊有長石凳, 走累了可坐著歇息, 邊欣賞歷史殘跡, 看膩了, 再望著貓咪們懶洋洋的窩著。不知不覺, 天色漸漸轉橘黃…Rome day3 (71)

再變紫紅… 太陽緩緩西斜落下。Rome day3 (70)

差不多是時間繼續往威尼斯廣場前進, 順著同一條大路, 這時候已經變成 Plebiscito 大道, 往前走就會抵達。

威尼斯廣場 Piazza Venezia, 得名於廣場邊上的威尼斯宮 Palazzo Venezia, 建於1455年, 16世紀時曾經當過威尼斯共和國的大使館。

廣場的本身並沒什麼看頭, 被繁忙的交通圍繞, 不管是小轎車還是大型的公車都快速的奔馳著。然而, 這裡是欣賞維克多艾曼紐二世紀念堂全景的最佳場所。

為了紀念義大利的統一, 1885年興建維克多艾曼紐二世紀念堂 The Monumento Nazionale a Vittorio Emanuele II, 並以義大利的國父, 也是統一義大利的第一任國王維克多艾曼紐二世命名, 正中間馬上騎士青銅像就是 Vittorio Emanuele II。

由義大利新古典主義建築師 Giuseppe Sacconi 設計, 1911年落成。其中眾多的雕課承包給義大利各地的雕刻家。1921年為悼念戰死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無名英雄, 在此建了無名英雄墓, 就像忠烈祠一般。

參觀紀念堂免錢, 底層有些關於義大利統一的歷史和展品。後方有直通最高平台的透明付費電梯, 想省錢也可以直接爬免費的196階樓梯攻頂。不過, 這趟羅馬遊兩度經過, 卻因為景點取捨的緣故, 無緣進到紀念堂… 下回到羅馬一定不會錯過這個登高俯瞰羅馬市區的機會。 Rome day3 (72)

巨大純白的紀念堂充滿了威風凜凜的尊嚴, 不過反派人士認為它巨大無當的破壞了週遭的景致, 純白色的龐然大物也跟週圍的色調不搭嘎, 因此戲稱為 "婚禮蛋糕" 或 "打字機"。打字機我是不太懂, 婚禮蛋糕的話, 還真的越看越有幾分神似。 Rome day3 (75)

在威尼斯廣場的草地邊休息片刻, 決定再往昨日以仔細遊覽過的羅馬競技場, 把握在羅馬最後的時光, 去夜拍競技場, 感受不同的風味, 正好可以從那裏搭地鐵回旅館拿行李。當然也是因為老爸昨日上午尚未加入, 沒逛到競技場, 離開羅馬前去照張羅馬最有代表性的地標也不錯。

沿著 Fori Imperiali 大道一路走就會到達。途中經過古羅馬遺跡的 Foro Romano 羅馬議事廣場的外圍, 看到古羅馬雕刻頭像被投影在古建築的牆面上, 把古代的美感與現代的技術充分混合, 將古今藝術融合到極致。Rome day3 (76)

到達 Colosseo 羅馬競技場時已經晚上十點左右, 還有不少零星遊客在週圍照相, 享受夜間美感。競技場內少掉大批旅行團的喧嘩, 橘黃燈打在一個個栱柱上, 更有寧靜, 深不可犯的感覺。Rome day3 (77)

夜拍完競技場, 依依不捨的走向地鐵站, 最後一次使用 Roma Pass, 真不知道下回再遊羅馬會是什麼時候了! 果然離開每個城市的時候都會有點感傷。 Rome day3 (78)

距離晚上23:58分的夜車還有1個多小時, 不過要回旅館拿行李, 而且火車上沒處洗澡, 想在車站的廁所卸個妝, 刷個牙, 因此預留了一點時間, 提早一點點回芝華旅館拿行李。


【Euro♦歐洲】秘笈篇 - 旅遊資訊, 小撇步 <彙整區>

留言

熱 門 文 章

[雲林.西螺] 西螺小鎮: 延平老街, 在地小吃, 西螺大橋, 藝術節, 必買名產

[苗栗.卓蘭]口福鵝肉店 - 不只鵝肉好吃, 客家料理也一級棒

【Hawaii☀夏威夷】特產篇 - Shopping Day~ 伴手禮必買夏威夷火山豆 & 雜七雜八戰利品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