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ly♦義大利】西西里*Palermo 巴勒摩 - 西西里的首府: 巴勒摩主教堂, 四拐角, 羞恥噴泉, 道地小吃牛雜包
早晨從西西里島的東岸山城 Taormina 出發, 在東北角的 Messina 中轉, 經歷了五六個小時漫長難熬的移動過程, 一番考驗耐心的艱辛旅程後, 瀕臨爆走但總算安全抵達西西里的首府 Palermo。
下午三點多步出火車站, 拖著行李往民宿旅館的方向走去, 沿路空空蕩蕩, 沒見到什麼行人, 也沒幾台車輛在行駛, 之前在義大利東南部的小城體驗過下午如死城的午休時刻, 因此對於日正當中沒什麼生氣的 Palermo 也見怪不怪。其實整個南義大利包括西西里都差不多, 上班時間極短, 早上開始的晚, 午休時間長, 傍晚再工作個幾小時就下班, 可說是悠哉到不行的生活步調。
拖著行李, 輪子滾地發出叩囉叩囉聲響, 邊看著地圖邊找路的在人行步道上向前行, 抬頭猛然看見十來個身著皮衣, 面帶凶光的亞洲面孔青年歇在人行道的兩側, 類似港片裡會出現的古惑仔, 雖然有著極度不安全的氛圍, 但他們已經意識到我們正在往他們的方向前進, 此時掉頭太明顯也太遲, 我們三人只得硬著頭皮從這批流氓氣質的人群中間穿越, 不發一語低著頭, 不敢跟他們任何一人有眼神接觸的迅速通過, 連大氣都沒膽喘一下。直到又走過了兩三個路口, 確定無人攻擊我們, 也聽不見我們對話範圍的時候, 我和老爸及老弟才終於開口討論剛剛什麼都沒發生的恐怖經歷。
★ 遊記冗長,趕時間查資料的背包客們,歡迎點擊以下快速連結:
新門|巴勒摩主教堂|四拐角|羞恥噴泉|Rocky Basile 牛雜包|
Franco u Vastiddaru|鷹嘴豆油餅三明治
或參考【Euro♦歐洲】秘笈篇 - 旅遊資訊, 小撇步 <彙整區>
沒正眼盯著他們, 不過他們的確各個面紅耳赤, 眼帶殺氣, 彷彿有瞄到其中幾人臉上有點血漬, 也不知道是剛幹完架, 還是殺過人, 總之驚魂的氣氛我們三人皆感覺得到。不管他們到底是不是善類, 還是非常感恩能夠毫髮無傷, 錢財無失的抵達民宿, 畢竟如果他們真要洗劫, 我們三個對十幾個人可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這才意識到我們前兩天在 Taormina 過的悠哉, 差點忘了西西里島可是義大利黑手黨 mafia 的發源地, 而且 Palermo 的治安也算不上多優良, 還是小心為妙。
如同西西里被多種族輪番統治過後的文化多元, 作為島上首府的 Palermo 豐富歷史遺跡更是不在話下。由於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港口, Palermo 自西元前八世紀腓尼基人在此建城後, 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西元九世紀阿拉伯人更將 Palermo 設為西西里埃米爾國的首都, 之後的不同政權也時不時的定都在此, 直到現在依然是西西里的首府。
Check in 色彩豔麗的民宿 B&B Casa delgi Artisti, 跟語言基本上不通, 可愛又熱情的歐巴桑與歐基桑民宿老闆寒暄(?)了一陣子, 準備趁天還沒黑趕緊把握時間觀光。
原本打算在 Palermo 好好的逛逛, 沒想到民宿老闆極力推薦鄰城的 Monreale 主教堂, 雖說已經花上大半天在難熬的交通上, 但既然連當地人這麼推薦, 我們還是採納了民宿老闆的建議, 熱血挑戰今日踏上第四個城鎮 - 距離 Palermo 市中心約7公里遠 Monreale 的瘋狂之舉。
直達 Monreale 的公車在城西邊新門外的獨立廣場搭乘, 由於稍早無事驚魂記, 我們皮扒得很緊保持警戒, 幸好路上沒再遇到更多驚悚的人事物, 而且沿路的藍花楹樹正盛開著美麗的淡紫色花朵, 緩和了一些緊繃的城市氛圍。
途中經過 Palazzo dei Normanni 諾曼皇宮的外牆, 諾曼皇宮是到 Palermo 必到的景點之一。
在獨立廣場邊搭上公車, 大約20分鐘抵達 Monreale。蒙雷阿萊主教堂 Duomo di Monreale 是典型的西西里諾曼式建築, 金碧輝煌的拜占庭式內裝令人印象深刻, 的確是非常值得前往參觀的景點, 聽當地人的果真沒錯, 詳細 Monreale 的遊記請參考:
結束 Monreale 的小插曲, 我們在原本搭車的地方下車重返 Palermo, 映入眼簾帶有北非阿拉伯風情的新門 Porta Nuova 是 Palermo 市中心的西邊入口, 往內為城裡的主軸路 Vittorio Emanuele 大道, 外側則是通往 Monreale 的道路, 也就是我們剛剛搭乘的公車行駛的路線。
新門建於1583年為紀念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 Charles V 面對奧圖曼帝國其中一場戰役打勝仗的凱旋門。下方四個人像象徵被征服的摩爾人, 最上方金字塔形狀的屋頂覆蓋著圖為展翅老鷹的彩色鑲嵌畫。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身兼西班牙國王, 而西班牙人稱西班牙和北非地區的阿拉伯人為摩爾人 Moors, 這也是為什麼凱旋門邊的浮雕人像有濃濃的阿拉伯味。
新門緊連著諾曼皇宮 Palazzo dei Normanni 和帕拉提那禮拜堂 Cappella Palatina。
諾曼皇宮 Palazzo dei Normanni 和帕拉提那禮拜堂 Cappella Palatina 是 Palermo 最重要的景點之一, 我們經過的時候已經遠遠的超過參觀時間, 無奈得在外頭照了幾張相, 想說明日有空再來訪。
進不了宮殿和禮拜堂, 只得在旁邊的公園 Piazza della Vittoria 逛了一圈。此時太陽已經快下山, 經過將近一整天的移動行程, 留給觀光的時間真是少之又少呀!
繼續沿著主軸路 Vittorio Emanuele 大道往市中心的方向走去。
主軸路上遇到了另一個多文化混和風格的教堂, 也就是巴勒摩主教堂, 我們決定碰碰運氣, 說不定教堂還沒到結束參觀的時間。
道路上方以拱型結構跟主教堂相連的是對街的大主教宮, 現在是主教博物館 Museo Diocesano, 展出一些改裝前原本裝飾主教堂的藝術品, 聖物, 和宗教相關的展品 。
巴勒摩主教堂 Duomo di Palermo 的前身為拜占庭式教堂, 在阿巴伯人統治時期作為清真寺使用, 而現在看到教堂的雛形則是諾曼時代所建。
西元1060年諾曼人取代阿拉伯人在西西里島上100多年的統治, 當時諾曼時代興建的教堂外關展現出文化融合的成果, 不但包含諾曼天主基督, 阿拉伯伊斯蘭元素, 還有阿拉伯之前拜占庭東正教文化, 形成西西里的特色 "諾曼-阿拉伯-拜占庭風格", 或稱 "西西里諾曼式風格"。稍早參觀的蒙雷阿萊大教堂屬於這種混合文化的產物, 現在眼前的巴勒摩主教堂也出自於同一時代。
精采的是建於1185年的巴勒摩主教堂, 不但是西西里諾曼置建築, 還經歷了後幾世紀的不斷翻修, 加入了許多後世的建築風格, 因此呈現出來的文化更加多元豐富。
14世紀在長方形教堂的四個角落增加了四座帶有許多阿拉伯裝飾的諾曼式鐘塔。
西班牙統領的15世紀在教堂的南側增建了加泰隆尼亞哥德式的三拱四柱外門廊, 也就是現在的入口處, 有趣的是門廊最左側的立柱刻著伊斯蘭教可蘭經的一段經文。中間的巴洛克大圓頂和側廊的多個小圓頂則是18世紀加蓋的。
最左側立柱上的可蘭經文, 很奇特的隱藏在天主教堂門廳之中。
(照片來自: la-sicilienne.tumblr.com)
入口正上方鑲著一幅拜占庭的聖母聖子馬賽克畫, 和可蘭經立柱一樣都是重建成西西里諾曼式教堂前的遺跡 。很幸運教堂的側門半開, 我們便順勢入內瞧瞧。
內部的風格跟稍早參觀金光閃閃的 Monreale 大教堂差了十萬八千里, 巴勒摩主教堂的內裝是18世紀重新裝修的巴洛克風格裝潢, 也是整座教堂做後一次的重大更變。
前殿正好有小提琴演奏, 挑高的天花板使提琴的共鳴音色美極了! 要是我們有多一點時間, 其實坐下了靜靜聆聽也挺有興致, 可惜我們在 Palermo 時光實在太有限, 就不留戀在主教堂內的美麗樂曲啦!
側殿的多個圓頂也是加蓋於18世紀, 十足的巴洛克風格, 不得不說光看內部的樣子, 實在很難想像置身於中世紀建造的教堂裡。
巴勒摩主教堂相當獨特, 是個跨時代背景, 多種族文化, 融合不同風格創作的巨型混血作品。其實各處還有許多細節值得慢慢品嘗, 可惜時間真的很寶貴, 趁天色還沒暗, 把握繼續探索巴勒摩的機會。
路過 Piazza Bologni, 中央的銅像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 Charles V 的雕像。
四拐角 Quattro Canti , 又稱 Piazza Vigliena , 為 Palermo 兩條重要主幹道 Via Vittorio Emanuele 和 Via Maqueda 的交叉大路口, 是個建於17世紀的八角形廣場。
四個轉角各有統一規格的巴洛克風格三階層曲型立面, 底層是代表四個季節的女神噴泉, 中層為西班牙統治時期四任國王的雕像, 最上方則是巴勒摩的四位守護聖人, 分別位於的四個行政區。
東側拐角的後方是普雷托利亞廣場 Piazza Pretoria, 中央有個近乎占滿整個廣場的 Pretoria 噴泉, 和廣場南邊黃牆的普雷托利歐宮 Palazzo Pretorio。普雷托利歐宮大門上方有隻代表 Palermo 的老鷹浮雕, 因此也稱老鷹宮, 現在作為市政廳使用。廣場東面的圓頂粉橘牆建築是聖凱薩琳教堂。
普雷托利亞噴泉 Fontana Pretoria 原本是16世紀由義大利建築雕刻家 Francesco Camilliani 建造於翡冷翠的一座宮殿花園裡, 完工20幾年後被 Palermo 買下, 並決定放置在普雷托利歐宮前的廣場上, 也就是現在看到的位置。搬移這麼巨大的噴泉並不是簡單的任務, 當時被拆成六百多塊運送, 1581年才安裝完成。
整個噴泉包含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大理石雕, 包含各種動物的頭像, 希臘眾神, 還有河神像, 好比室外展廳。不過由於噴泉上的雕像多為赤裸裸的胴體 , 又展示於幾間教堂的旁邊, 搬來巴勒摩之初, 當地人特別是教友們根本難以接受, 於是有了 "羞恥噴泉" 的稱號。
緊鄰噴泉聖凱薩琳教堂 Chiesa di Santa Caterina 的立面, 聖凱薩琳教堂建於16世紀的巴洛克風格教堂, 內部尤其雄偉華麗, 此時已晚過了開放時間, 再度飲恨錯過一枚美麗的教堂。
聖凱薩琳教擁有超級複雜花俏的貴氣裝潢, 是巴洛克風格的極致, 無可奈何只能望圖莫及了!
(照片來自: www.pmocard.it)
位於聖凱薩琳教堂斜對面的三個紅圓頂, 外型非常特別的建築物是中世紀時代1160年建成的聖卡達多教堂 Chiesa di San Cataldo, 為典型的阿拉伯-諾曼式建築。遠看像是三個大煙囪的紅圓頂其實是無敵高聳的三個穹頂, 這樣獨特的建築在18世紀末有近百年的時間作為郵局使用, 1885年才再度回復教堂的功能, 現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回到四拐角, 沿著 Vittorio Emanuele 大道繼續探險,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昏黃的路燈讓四拐角更有氣氛。
此時肚子早已餓得發昏, 在 Vittorio Emanuele 大道街邊看到夢寐以求的路邊攤, 向前去準備打打牙祭, 賣的是類似我們在翡冷翠吃到的牛雜包, 毫不遲疑的一人點了一份。
巧遇的路邊攤其實是有著70年歷史的攤位, 白天在 Vucciria 市場裡擺攤, 晚上換到 Vittorio Emanuele 大道上接力賣, 目前傳承到第三代的家族生意, 老闆是 Rocky Basile, 不過今天似乎不是 Rocky 在組裝牛雜包。
隨意稱之為牛雜包的義大利文是 Panini con Milza, 更精確的翻譯其實是 "牛脾三明治", 而攤販常常是以當地的西西里方言 Pane cà Meusa 標示, 所以說看到這兩種寫法指的都是牛雜包喔!
關於牛脾三明治的起源, 網上大致流傳兩種版本, 其中一說是由中世紀的猶太人發明, 猶太律法中規定屠夫不可收取殺生切肉的酬勞, 但是能把動物所剩的內臟自己留下, 當時在巴勒摩的猶太屠夫靈機一動, 將牛脾, 牛肺, 和牛氣管軟骨水煮完切片, 在豬油裡煎炒後夾入麵包再灑上乳酪絲販賣, 久而久之成為巴勒摩的經典小吃。另外百年名店 Antica Focacceria San Francesco 號稱創始人 Salvatore Alaimo 為了讓窮人也能吃得起夾肉三明治, 將單價便宜的牛脾料理過後夾入西西里傳統麵包, 牛雜包因而誕生。不管怎麼說, 這種街頭的遮民小吃本來就很難徹底考正, 美味才是重點。
Pane cà Meusa 有兩種款式, "schietta" 和 "maritata", 所謂 "單身姑娘" 和 "已婚女士"。至於代表的內容也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的 Schietta 是將牛脾夾入麵包後以灑上鹽和檸檬汁調味就清爽完成; Maritata 則是麵包夾牛脾再加入 ricotta 乳清奶酪和 caciocavallo 乳酪刨絲增添牛雜包更深厚的風味, 白色的乳酪絲暗喻新娘的頭紗, 因此稱之為 "已婚女士"。另一個詮釋 Schietta 代表沒有牛脾只有簡單乳酪夾豬油煎麵包, 解釋為未婚女子跟白色的乳酪一樣純潔; 夾入油煎內臟跟牛脾 "結婚" 後就變成 Maritata, 老店 Anica Focacceria San Francesco 就是這一版。
我們所在的 Rocky Basile 攤位採取第一種說法, 專賣兩款都夾有牛脾的牛雜包。攤販小哥熟練的將西西里圓麵包 vastedda 切開, 迅速的把鍋中的牛雜夾入麵包後稍微瀝乾, 灑鹽再擠上幾滴新鮮檸檬汁, "單身" 的牛脾漢堡 schietta 用牛皮紙包好就熱騰騰的交到我們手上, €2.5/個。
這位小哥真的有夠可愛, 看我們要照相還很合作的把一大搓牛雜撈起來擺 pose, 有沒有這麼配合呀?
在翡冷翠吃的牛雜包的內容物是牛肉和牛肚, 而西西里版的則是以牛脾作為夾心, 應該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品嘗牛脾, 比起牛肉和牛肚, 脾臟的牛臊味更濃郁, 但對於本來就喜愛牛味的我們只是正好而已, 三明治香噴四溢, 牛脾燉煎的軟嫩多汁, 三兩下就被我們啃得精光。誤打誤撞的遇到超美味牛雜包, 實在是令人感動的路邊攤小吃。
邊走邊吃在天色近乎全黑的 Palermo 市區遊蕩, 此時已經故不得夜間治安好與壞的問題, 沿著主軸路 Via Vittorio Emanuele 向前行, 見到小店鋪前排隊的人群, 好奇寶寶兼愛吃鬼三人組怎麼樣也要探個究竟, 看看到底在賣什麼膏藥。
原來是另一個販賣牛雜包的小店 Franco u Vastiddaru, 雖然我們剛剛才在路邊攤一人塞了一個, 但是抱著比較的心態, 又點了牛雜包和鷹嘴豆油餅三明治來嚐嚐。
耳聞牛雜包是西西里常見的街頭美食果然不假, 這家還有多個美食旅遊網站的加持喔! 怪不得這麼多人在排隊, 而且除了這兩款三明治, 還有提供許多其他款當地小吃。
牛脾三明治 Panini con Milza, €2.00, 這家的牛脾切得比較厚一些, 麵包也稍微硬一點, 使用的是西西里麵包 mafalde siciliane。不同形狀的西西里麵包有個別的名稱, 就像是不同形狀的義大利麵也有相應的名子一樣, 這款牛雜包常用的 mafalde 有著多重S型中間加上一條槓的外觀。
這回吃到的是夾有乳酪絲的 "已婚" 牛脾三明治 maritata, 不過可能是沒有剛才那麼飢餓, 總覺得更喜歡路邊攤的牛雜包, 當然這家也很不錯吃。
鷹嘴豆油餅三明治 Pani e panelle, €1.50, 鷹嘴豆油餅 panelle 是以鷹嘴豆粉為原料調的豆糊, 加熱凝固成薄餅, 再用熱油酥炸而成的薄片炸物, 好比西西里版的油條, 更像是北方人吃的薄脆。鷹嘴豆 chickpea 是西亞中東地區十分常見的食材, 會成為 Palermo 特有的小吃, 間接呈現出西西里被阿拉伯人統治過的文化遺跡。
雖說 panelle 的由來富含歷史印記, 但吸飽熱油的脆片還是吃的我們一頭霧水, 也有可能是已經呈現半飽狀態, panelle 三明治對我們來說口味略顯油膩。事實上我們完全不懂當地的西西里方言, 又差不多是百分百的義大利文盲, 英語在島上也不完全通順, 別說要看著菜單點菜, 其實在路邊攤直接用萬能的手指頭點菜比較快又方便, 當下到底吃了什麼就不是那麼確定了! 更別提什麼 schietta 和 maritata 的差別, 就連我們吃的牛雜包也是事後才搞清楚所謂的 "牛雜" 其實是 "牛脾", 而不是想像中的牛肚, 這就是旅遊的冒險精神吧?!?!
吃完三明治後意識到我們已經很累了! 不過在西西里島, 尤其是 Palermo 的時間實在有限, 因此不情願吃飽就往民宿走回, 而是跟著人群向人多的地方走去, 不知不覺的進入了巴勒摩大學沒有校門的校園裡。
校園裡充滿了學生好熱鬧, 似乎有音樂會和活動, 而我們純粹是臭熱鬧三人組。
眼前的 Palazzo Chiaramonte-Steri 是13世紀末由西西里國王時代島上最有名望的家族 Chiaramonte 所建造的 Steri 宮, 現在是巴勒摩大學校監辦公室, 同時也是小型的美術館。
當然這麼晚了美術館早已閉館, 不過還是認識一下其中最出名的展品, 一幅利用艷麗色彩和生動筆觸描繪的畫作 - 午奇尼亞菜市場 "La Vucciria", 巴勒摩市內最熱鬧的市場, 是義大利現代畫家 Renato Guttuso 的代表作。
走出大學區, 夜間漫步在巴勒摩的寧靜小巷之中, 昏黃的路燈照耀著緊鄰或併排出自於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 全是 Palermo 悠久歷史的記號。
隨意可見古蹟和現代住宅的交錯鑲嵌, 無心插柳的又遇到了另一座古老的小教堂建築 Chiesa e Chiostro della Magione (La Magione Basilica), 建於1191年, 為諾曼朝代的產物。夜間教堂大門深鎖, 我們只能在圍欄外瞄一眼。
La Magione 教堂在西元12世紀建成, 之後經歷了不斷的重修改造, 像是巴洛克風格的門坊很明顯是來自另一個年代。
肚囊裡的牛雜包消化的差不多, 才不情願的踏上往回民宿的步伐。
我們在同一天之間從西西里的東岸跑到西岸, 落腳四個城市, 參觀了兩個不同城鎮的主教堂, 又在天黑之後在 Palermo 閒晃一晚, 為了隔天要瘋狂南衝 Agrigento 的希臘神廟行程, 還是早點休息為妙, 跟 Palermo 道聲晚安囉!
【Euro♦歐洲】秘笈篇 - 旅遊資訊, 小撇步 <彙整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