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in♦西班牙】Barcelona 巴塞隆納 - 聖家堂 Sagrada Família~ 高第的曠世鉅作, 蘇比拉克的受難立面雕刻
今天是在巴塞隆納最完整的一天, 也是最後一天在西班牙, 一大早迫不及待的想趕快衝到舉世聞名的聖家堂朝聖, 想說早點去人潮應該會少一點, 前兩天沒參觀是為了要等昨天才抵達巴塞隆納的老媽一同前往。
無奈那一箱從西西里飛到巴塞隆納沒跟上的行李, 昨晚回旅舍還是沒盼到它的蹤影, 今日是最後一天在巴塞隆納, 要是再沒有領到事情就大條了! 我們之後的行程會進到法國, 並且在南法小城鎮之間不斷的移動… 實在很難想像連在巴塞隆納都領不到了! 到南法去是要怎麼辦?!?
雖說昨日機場地勤已確認延誤的行李抵達巴塞隆納, 但本來保證昨天就會送達旅舍的承諾未達成, 因此對於 Vueling 的服務還是半信半疑, 為了保險起見只好在出門觀光前先打電話給客服再次確認, 大力強調我們明天一早就要離開西班牙了! 確定行李今日一定會配送到才踏上旅程。
拿著 T-10交通卡 搭乘地鐵到 Metro L2紫線 和 L5藍線 都有通過的 Sagrada Familia 聖家堂站, 地鐵站內貼著聖家堂的立體磁磚裝飾。
聖家堂 Sagrada Familia 無疑是來到巴塞隆納必訪的景點, 還沒完工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 根本就是世界上最熱門的工地來著。出站後馬上看到東側的誕生立面, 難掩心中的興奮, 大名鼎鼎的聖家堂終於出現在眼前!!!
1872年虔誠的天主教書商 波卡貝拉 Josep Maria Bocabella 去了趟梵蒂岡和義大利深受感動, 萌起了在巴塞隆納建一座類似義大利 Loreto 聖家聖殿的想法, 紀念神聖家族, 也就是耶穌, 聖母瑪利亞, 和耶穌在世上之父約瑟的教堂。他創立了宗教組織, 發行了許多基督相關的刊物, 最終募款在巴塞隆納擴展區買了一塊地, 聘請建築師 維拉爾 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 設計, 終於在1882年動工。只是一年後因為理念不合的緣故建築師 Villar 就辭職不幹了!
接棒的是現在舉世聞名的天才建築師 高第 Antoni Gaudí, 當時才31歲, 並把往後43年的人生精華幾乎全部都奉獻在聖家堂的設計興建上, 直到1926年去做禮拜的途中意外被電纜車撞上, 三天後重傷不治。高第是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最知名的建築藝術家, 巴塞隆納到處都有他的作品, 而聖家堂又是他最出名的設計。高第深知聖家堂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完工, 因此在監工之餘, 留下了許多仔細的設計圖和模型, 可惜大部分在1936年西班牙內戰時遭受破壞。
動土至今130多年, 由於全靠奉獻捐款建造, 初期經費有限工程進度緩慢, 期中不幸遇上西班牙內戰, 戰後因大量的設計藍本損壞只得停工重新拼奏模型。1954年重啟後爭議不斷, 因為高第的設計圖和模型不完整, 反派人士認為無法繼續原本的設計就應該停工。就算如此, 建築團隊依照努力修復的模型持續修建, 80年代電腦的加入效率更上一層樓,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 越多的門票收入, 也再沒有缺錢停滯的窘境。
2010年殿堂內部大致完成, 教宗造訪後將其封為宗座聖殿 basilica。目前大約完成過半的工程, 計畫在2026年, 也就是高第逝世的100週年完工… 是說雖然現在的科技好像很厲害, 怎麼還是很趕的感覺?!?
出自天才高地畢生的嘔心瀝血, 聖家堂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教堂, 在傳統哥德和拜占庭式教堂影子裡融入了十足的現代風格; 像是拉丁十字的配置, 高聳的廳堂, 三門廊, 大量的使用拱頂, 玫瑰窗和雕刻裝飾都是相對傳統的元素; 而高第使用海量以大自然為啟發的結構與裝飾, 繽紛的色彩皆是獨特的創新, 因為他認為顏色是闡述生命的方式。
第一任建築師 Villar 按照既定的城市規劃方塊的方位開始蓋地下聖壇, 因此聖家堂為座西北朝東南的配置。高第卻是用正南正北的思維在設計聖家堂, 每邊分別有不同主題的立面, 高第想法的東方為太陽升起的 誕生立面 Nativity façade, 我們出地鐵看到的立面, 象徵耶穌的降生; 西邊是太陽落下的 受難立面 Passion façade, 以耶穌被釘死受難復活升天的過程為題; 南方為尚未落成的 榮耀立面 Glory façade, 未來是聖家堂的正門, 內容主要包括死亡, 最後的審判, 地獄, 天上的榮耀, 將會是規模最大的立面。
落成後總共會有18座高塔, 設計靈感來自巴塞隆納近郊的蒙瑟瑞聖石山 Montserrat, 外圍每個立面上方各有外矮內高的4座塔, 合計12座, 代表12個門徒, 三個立面的塔高不盡相同, 因此有四組從約100到120公尺不同高度的門徒塔; 向內一層有代表四福音書作者的4座135公尺高的福音塔; 後殿上方是127.5米的聖母塔, 中央則為172.5公尺的最高塔, 象徵耶穌基督, 完工之後將會是全球最高的教堂。不過虔誠的高第謹慎的沒讓最高塔超越鄰近巴塞隆納市郊 Montjuïc 蒙特惠克山的海拔185公尺, 意味著人的創作超越不了造物主的偉大。
福音塔分別是馬太 Matthew, 馬可 Mark, 路加 Luke, 約翰 John, 其中 馬太 和 約翰 同時也是耶穌在世時候的初代十二門徒, 門徒塔的位置由新約聖經中很重要的使徒 保羅 和 巴拿巴 補位, 馬提亞則是替代原本十二門徒之一出賣耶穌的猶大的位置。目前蓋好的是誕生和受難立面的8座塔, 高第在世的時候只完成了巴拿巴塔。(* 非原始十二門徒)
誕生立面: 馬提亞 Matthias* 猶達 Jude 西門 Simon 巴拿巴 Barnaba* |
受難立面: 雅各(西庇太) James, son of Zebedee 巴多羅買 Bartholomew 多馬 Thomas 腓力 Philip |
榮耀立面: 安德烈 Andrew 彼得 Peter 保羅 Paul* 雅各(亞肋腓) James, Alphaeus |
門徒塔頂的塔峰以出產自威尼斯的彩色玻璃裝飾, 形為代表主教的樣式, 整體的柱狀象徵牧杖, 中間的洞洞為主教戒指, 頂端的中央是十字架的主教冠。把主教放在塔頂意味著主教是神聖事工在凡間的最高代理人, 也是當年十二門徒的延續。
塔峰下方有 Hosanna 和 Excelsis 的豎寫字樣, 和撒那 Hosanna 從希伯來文音譯而來, 意為救世主, 在基督教裡常是稱頌讚美之詞; Excelsis 意為至高無上, 合起來象徵救世主在天堂。
由於是進行中的工程, 隨處可見鷹架, 高聳的門徒塔有起重機作陪, 我們去參觀的時候 Hosanna 和 Excelsis 也還有網子包覆著。
往下一些有著一連串的 Sanctus 字樣, 為 holy 聖哉 的拉定文, 以橘色和黃色區分, 三個 Sanctus 為一組, 是三聖頌的 "聖哉! 聖哉! 聖哉!"
立面旁邊的三階層的牆面有著大面積的窗戶, 最低層是環繞殿堂週圍的迴廊, 中層和上層則是殿堂內側廊和中殿的外牆。高第的非傳統迴廊包覆殿堂, 設計用來隔絕馬路的車水馬龍, 也能不以殿堂為路徑的方便串連著每個角落, 預防禮拜之間不被噪音和走動的人打擾。從色差醒目的迴廊新舊外牆突顯了工程進度的緩慢, 同樣一面牆卻相隔近百年的時光才蓋起來。
中上層牆上方尖頂以色彩繽紛的多種水果, 葡萄和麥穗外型的雕刻裝飾, 同樣是用威尼斯的彩色玻璃包覆, 為日本雕刻家 外尾悅郎 Etsuro Sotoo 的作品, 從零碎高第被破壞的模型中得到靈感之創作, 象徵聖靈的果實, 聖餐的餅和葡萄酒。
原本打算早點來避開人潮,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遇到行李延誤還是沒送到的鳥事, 早上跟客服確認完再出門已經不早啦! 等我們到西南側受難立面的入口時已經將近10點, 排隊的旅客人龍好長一條, 隊伍都轉彎至榮耀立面了… 果然是西班牙每年最多人參觀之一的景點呀!
聖家堂的門票 €12.5/人, 導覽機 €4/人, 登塔 €2.5/元, 總共€19/人, 同行的共用一張票券, 總額全打在一起, 登塔那張會標明哪一邊立面的塔和預約的時間。2016年門票+導覽機+登塔的費用為 €29/人, 足足漲了三成, 不過以持續施工的工程來說, 距離完工越來越近, 可看到的細節應該也越來越多了! 詳情與更多資訊聖家堂的官網寫得很清楚, 也可以事先預約參觀和登塔的時間。
從入口進入之後, 首先經過南角形狀奇特的紅磚矮房屋, 是高第受聖家堂發起人 波卡貝拉 的請託為工人的小孩還有附近的孩童上學所蓋的學校, 雖然當時只是打算做為孩童們暫時性的教室, 但這間使用加泰隆尼亞紅磚蓋的流線波浪小屋後來被視為是高第經典的設計之一, 就算經過兩次毀壞和一次的遷址, 還是保存下來了! 原本座落在尚未落成榮耀立面的位置, 後來由於工程的持續進展, 將它搬到目前的所在地, 現在是聖家堂的辦公室。
隨著導覽機的帶領, 首先是受難立面的講解。
1954年開始動工的 受難立面 Passion façade 有三個門廊, 由六根傾斜的柱子向外延伸, 上方的高塔1976年完成, 分別代表的是 雅各James, 多馬 Thomas, 腓力 Philip, 巴多羅買 Bartholomew, 每座塔中央的聖人雕像和立面的裝飾雕刻出自於 蘇比拉克 Josep Maria Subirachs 之手。
蘇比拉克 Josep Maria Subirachs 為當年最傑出的加泰隆尼亞雕刻家之一, 於1986年接手裝飾受難立面的任務, 在往後的20幾年不但完成了受難立面, 還繼續創作教堂內多處的裝飾。期間他就像高第生前那樣住在聖家堂工地裡的簡樸小房, 儘管蘇比拉克非常敬仰高第的設計, 在創作上倒是相當堅持自我風格。
蘇比拉克參考了高第的手稿, 尋著他的精神, 卻沒有全然按照他的設計, 大膽的採用簡易的線條刻劃出有稜有角的雕像, 配置上也有所調整, 像是中間大門前高第原本的耶穌被訂十字架的設計, 蘇比拉克將其移到最上層, 門口改為耶穌被綁在大柱子上。
由於跟高第在世時建造誕生立面的寫實風格相在差太多, 造成不少爭議, 甚至在90年代有不少當地的藝術家聯合起來抗議當時被評為 "很卡通" 的受難立面。老實說我在親眼看到聖家堂之前, 完全只有誕生立面的印象, 第一眼看到受難立面簡約風格就愛上了! 不過還是嚇一跳驚奇的以為高第真是如此前衛, 後來才搞清楚原來是蘇比拉克的作品。
從左下開始以S型的路徑向上講述從最後的晚餐到耶穌受難, 然後復活升天的過程, 大致上可分為14個部分, 其中藏了許多神秘的符號象徵, 還把高第和蘇比拉克本人的樣貌悄悄的融進了不同的場景。
➊最後的晚餐 ➋彼德割耳 ➌猶大之吻 ➍彼得三次不認主 |
➎耶穌受鞭刑 ➏試觀此人 ➐彼拉多的審判 ➑耶穌被十字架壓倒 |
➒維羅尼卡的聖帕 ➓羅馬士兵長朗基努斯 ⓫羅馬士兵玩骰子 ⓬耶穌受難 |
⓭埋葬 ⓮復活升天 (在上方兩座塔之間) |
➊最後的晚餐 ➋彼德割耳 ➌猶大之吻 ➍彼得三次不認主 ➎耶穌受鞭刑 ➏試觀此人 ➐彼拉多的審判 ➑耶穌被十字架壓倒 |
➒維羅尼卡的聖帕 ➓羅馬士兵長朗基努斯 ⓫羅馬士兵玩骰子 ⓬耶穌受難 ⓭埋葬 ⓮復活升天 (在上方兩座塔之間) |
對應誕生立面三個以信望愛為題的門廊, 受難立面同樣採用了信望愛三門廊, 厚重的青銅大門也是蘇比拉克的作品。左邊信之門為客西馬尼園之門, 客西馬尼園是耶穌被逮捕的地方。右邊望之門是荊棘加冕之門, 羅馬士兵為嘲諷耶穌幫他帶上用荊棘做的冠冕。中間愛之門為福音門, 兩扇由刻滿了耶穌受難過程的新約經文做成的銅鑄大門。
➊最後的晚餐
耶穌受難前的最後一餐, 十二門徒與耶穌的聚會, 也是耶穌被賣的那一晚, 飯局中點明了 猶大 會出賣他。角落有隻代表忠心耿耿的狗兒, 反諷猶大的不忠誠。
我們參觀的時候這一區整在施工被圍起來了, 無法靠近好好欣賞。
➌猶大之吻 (照片右邊)
晚餐過後一行人往橄欖山的方向移動, 途中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停下來向天父禱告, 這時猶大帶著前來逮捕耶穌的祭司長和士兵來到客西馬尼園, 親吻耶穌是給他們的暗號, 告之哪一位才是他們要抓的人, 畢竟那是個沒有照片的年代, 只能靠人認人。
➋彼德割耳 (照片左邊)
大祭司的僕人 馬勒古 上前準備捉住耶穌, 彼得見來者不善本能的拔刀將馬勒古的耳朵削了下來, 但耶穌示意要彼得把刀收起來。
猶大之吻在福音門的左側, 右下方的蛇象徵撒旦, 寓意猶大出賣了耶穌也把自己的靈魂賣給惡魔。
猶大之吻旁邊的16宮格是數字不管是橫看, 豎看, 還是斜加, 總合都會是33的神奇數字方塊, 也就是耶穌受難的年紀。另外中間兩行的14和10各出現兩次, 合計48, 跟代表耶穌的 INRI 在拉丁字母(只有23個字母)裡的排行總合一樣, 9+13+17+9=48。說真的 INRI = 48 這組密碼大概是沒有地下室展示廳的解釋怎樣都不可能看出來的吧!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V | X | Y | Z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K | L | M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N | O | P | Q | R | S | T | V | X | Y | Z |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➍彼得三次不認主
耶穌被逮捕之前的那晚, 預言彼德在雞啼之前會三次不認他, 那時彼得信誓旦旦的說就算要跟耶穌一起死也不會不認他。當晚半夜耶穌被抓到大祭司的院子裡, 彼得只敢遠遠的跟著, 三個使女不同時候指出他是跟耶穌一夥的, 他卻不加思索的否認到底, 最後一次的否認完雞就叫了! 他才想起稍早保證不會不認耶穌的承諾。
三個女人雕像在左下角的公雞的前面意味彼得在雞啼之前三次的否認, 右邊垂頭喪氣的彼得正在為自己因懦弱而食言羞恥懊惱著。
➎耶穌受鞭刑
猶太大祭司 該亞法 Caiaphas 將耶穌帶到羅馬帝國猶太地區的巡撫 本丟 彼拉多 Pontius Pilate 那裡, 堅持要定耶穌的罪, 因為耶穌自稱是猶太人的王。彼拉多查不出耶穌有什麼罪狀, 雖然不願意還是應眾人的要求將他施與鞭刑。
福音門前面是被綁在柱子上被鞭刑的耶穌, 蘇比拉克以四段石頭圓柱組成的柱子象徵十字架的四邊, 取代原本高第的十字架設計, 位在第三層階梯上意味個耶穌在受難後的第三天復活, 第二層階梯上是士兵們嘲弄耶穌自稱是猶太人的王, 給他假裝是君主權杖的蘆葦。
● 荊棘加冕之門
鞭刑之後士兵們還沒玩夠, 幫耶穌帶上尖銳的荊棘頭冠有如君王的冠冕, 穿上代表尊貴的紫袍, 將蘆葦塞進他手裡就像是君主權杖, 無所不用其極的羞辱自稱猶太人之王的耶穌。
➏試觀此人 Ecce Homo
鞭打了老半天, 彼拉多依然查不出耶穌有罪, 因此將頭戴荊棘冠冕, 身穿紫袍的耶穌到眾人前面, 跟他們說:「你們看這個人!」, 祭司長和眾人看到耶穌便高喊:「釘他十字架!」
兩個羅馬士兵前站著戴著荊棘, 手拿蘆葦杖的耶穌, 前方坐著左手撐頭的彼拉多, 正在頭痛怎麼安撫猶太民眾, 後方老鷹下方的字樣 Tiberivs 為耶穌受難時在位的羅馬皇帝。
➐彼拉多的審判
再三解釋查無罪狀, 但眾人要訂耶穌十字架的心意以決, 面對即將暴動的民眾, 彼拉多無奈的洗了手代表接下來的判決並不是他所樂見的, 他一點都不想把無辜的耶穌送去行刑。
左側是用僕人端著的水盆洗手的彼拉多, 右邊的是彼拉多的妻子克勞迪婭 Claudia, 她做了一個耶穌相關的惡夢, 因此在耶穌被審判時特別提醒彼拉多耶穌是個義人, 千萬不可將他判刑。
➑耶穌被十字架壓倒訂十字架的地點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各各他山上, 依照當時的律法, 行刑人得自己將十字架從城裡搬上山, 已經被鞭打的皮開肉綻的耶穌托著沉重的十架, 體力不支的倒地三次, 士兵才命令名叫西門的路人幫忙背十架。耶穌背十字架到各各他山的路程就是俗稱的苦路。
前方是倒地的耶穌, 後方為協助背十架的西門和跟著走苦路的三個瑪利亞, 分別為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 革羅罷瑪利亞, 抹大拉瑪利亞。
➒維羅尼卡的聖帕中央的女子是展示拓印著耶穌面容面紗的維羅尼卡 Veronica, 她在耶穌背著十字架上各各他山的途中幫耶穌去臉上的汗水, 耶穌的面容便顯現在面紗上, 此後世人稱之為 "維羅尼卡的聖帕"。
右側是背著十架的耶穌和圍觀的民眾, 聖帕上耶穌的面容以內凹挖空的方式呈現, 為了不要分散聖帕上耶穌面容的目光, 中間拿著聖帕的維羅尼卡有著一張空白的臉。
雖然沒有全盤接收高第的設計, 蘇比拉克不忘在作品中向他致敬, 後方羅馬士兵的頭盔形狀源自於高第設計米拉之家頂上的煙囪樣式, 其實所有受難立面的羅馬士兵都是戴著米拉之家煙囪樣的頭盔; 最左方是以高第的容貌去創作的傳教士像。
➓羅馬士兵長朗基努斯
騎在馬上的 朗基努斯拿 Longinus 的長槍刺進上方的牆面, 他在耶穌被訂十字架那天太陽下山前, 拿著長槍刺進在十字架上耶穌肋骨旁邊緣確認耶穌已經斷氣, 後來歸主成為基督徒。
⓫羅馬士兵玩骰子
三個士兵賭博的場景, 原本打算瓜分耶穌的外衣, 卻找不到任何的縫線, 無計可施之下只好擲骰子決定最後花落誰家。完全沒有縫線的外衣象徵耶穌的完美無瑕。
⓬耶穌受難
耶穌被訂十字架, 下方是跪坐在十架旁的抹大拉瑪利亞, 左後方的約翰安慰著耶穌悲痛萬分的母親瑪利亞。右側的髑髏象徵各各他山, 各各他在希伯來文中的意思是 "髑髏地 ", 右上方的圓形是月亮, 意謂夜晚的到來, 也就是耶穌已死亡。
很特別的是耶穌不像傳統被平行的訂在十字架上, 而是垂直的掛著, 鐵製十架前端的斷面是斗大的紅色大寫 "I", 代表 INRI (Iesus Nazarenus Rex Iudaeorum), 譯為 "拿薩勒人耶穌, 猶太人的君王" 的拉丁文, 當時訂在十字架上的牌子。耶穌的頭髮中分的就像是一本打開的書本, 象徵神的話語。
十字架的上方, 也就是受難立面的天花板有彩色的馬賽克磁磚裝飾, 兩塊銅製布幔就像是耶穌斷氣時耶路撒冷聖殿裡裂成兩半的幔子。
⓭埋葬
耶穌的門徒 亞利馬太人約瑟 Joseph of Arimathea 從彼拉多那裡領回耶穌的遺體, 與 尼哥德慕 Nicodemus 一起將遺體塗了沉香沒藥裹上細麻布後安葬在磐石穴中。
前方是在處理耶穌遺體的約瑟和尼哥德慕, 後面是聖母馬利亞, 洞穴上方的卵狀石暗喻耶穌的復活。
左邊 蘇比拉克 Subirachs 將自己的容貌刻在蹲著的尼哥德慕的臉上, 下方還有 S 的字樣, 做為他的屬名方式。
蘇比拉克這樣簡潔稜角的線條刻畫受難立面的人物, 各個凹瘦滿面愁容, 就算他改變了高第原始的設計和風格, 卻也跟表達出了苦難悲痛的氛圍, 與高第設計象徵骨架的六大根斜柱呼應, 算是延續高第的精神吧?!
⓮復活升天
安葬三天後墓穴洞口的大石頭移開了, 石穴裡不見耶穌的遺體, 只見裹屍的細麻布, 耶穌復活了! 又在世間待了40多天才被彩雲接上天際。剝皮聖人 巴多羅買 和 多馬 門徒塔之間的橋梁上坐著復活後升天的耶穌。
● 福音門
充滿字母浮雕的銅製雙門, 內容是新約耶穌受難部份加泰隆尼亞語的經文, 左半邊出自馬太福音, 右半邊約翰福音。銅綠字母中穿插了幾處燙金的句子, 就像在畫重點, 其中 "I qué es la verdad?" 出自於約翰福音 18:38, 是彼拉多的名句 "真理是什麼呢?"; 還有 "Jesús de Natzaret rei dels jueus" 意思跟 INRI 一樣為 "拿薩勒人耶穌, 猶太人的君王"。
● A 和 Ω
福音門的中間有個 A Ω 疊在一起的幾何標誌, Alpha 和 Omega 是希臘字母中的第一個 A 和最後一個字母 Ω, 代表初與終, 聖經啟示錄提到了幾次, 意味著上帝是過去, 現在, 未來, 永遠都在的神。
主上帝說:「我就是阿爾法, 我是歐米伽, 是昔在, 今在, 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聽完受難立面的解說, 我們跟著指示從福音門進入教堂… 令人驚奇的奇幻殿堂內部請看下一篇。
【Euro♦歐洲】秘笈篇 - 旅遊資訊, 小撇步 <彙整區>
留言
張貼留言